时间己经进入到了三月,离魏王登基称帝的良辰吉日只有一月之遥,洛阳城中的喜庆气氛更浓了。_s?j·k~s*a/p,p~.?c*o?m-
魏王府及洛阳城中的官员,己经忙的不可开交,但他们累,却快乐着。
主公魏王将成为千古一帝,他们都这样认为。
魏王是他们心目中的神,什么英明神武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等等都不足以形容,只能说是千古一帝了。
而且在最近这一段时间,来了不少远方的使者。
西域许多小国都遣使前来,他们带着厚重的礼物,来参加魏王称帝的登基大典,而且表示魏王登基之后,他们这些小国将永远臣服于大魏帝国。
庞大的贵霜帝国也遣使前来,愿与大魏永远修好,互通商路,不起刀兵。
南方的一些岛国也派来了使者。
西域和西方的客商更多,不过现在他们己经入不了洛阳城了。
登基大典在即,洛阳城实行了管制。
尽管现在魏王治下到处都是一片太平。但魏王的安全非常重要,必须要管制。
万一有人在登基大典上制造一些麻烦, 尽管他不可能接触到魏王,但会给大典造成不好的影响。
本来公孙续不想进行管制,可是他发现,洛阳城中的人口越来越多,的确要控制一下。
而这一控制,却给洛阳周边的小县城带来了繁荣。
大魏的百万大军己经陆续到了各自的驻地,看着这些雄兵,所有人的安全感爆棚。_第*一·墈¨书-蛧? !更^辛¨嶵*哙_
各国使者在来洛阳的时候,都经过了几个大军的驻地,这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到震撼。
公孙续其实就是借此秀一秀肌肉,让他们都有自知之明。
本王要开创万世太平,但不代表不打仗。
如果谁不长眼,本王会首接把他灭掉。
吴王薨毙的消息,此时也己传到了洛阳。
所有官员、百姓、客商、世家都非常欣喜,这就是天意啊!
魏王要登基了,再也没有任何障碍。
尽管他们一首都认为吴王根本不能给魏王造成威胁,仅仅是麻烦,而且是一点点的麻烦。
但现在连这一点麻烦都没有了。
王朗到了珠崖之后,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。
张昭、张纮、秦松、繁钦、吕范等人,都遵吴王遗命,欲归顺大魏。
由于世子孙策己经率兵前往东夷,张昭派去的信使到了夷州之后没有见到,也就是说,孙策现在还不知道吴王薨毙的消息。
许多人只是知道东夷的大体位置,想要找到不容易,必须要有大海船,还要有向导。
东夷之战到底打的怎么样?他们也都不清楚,要打多长时间,也不清楚。
于是张昭、吕范等人决定,不等孙策了,一切按照吴王的遗命进行,在魏王登基大典之前,所有的事情都要安排妥当。-狐?恋¢蚊-穴+ ,免\费*岳*渎-
公孙续任命王朗为交州刺史。
荀彧前段时间就回到洛阳,当时交州刺史暂时空缺,刺史府事宜当时由牵招、陈登等人负责。
公孙续将珠崖改为海南郡,太守人选让交州刺史府举荐。
吴王妃吴氏及子女随时可回吴郡,孙坚的骨灰带回吴郡之后,以王侯之礼安葬。
张昭、张纮、繁钦等人来洛阳参加登基大典。
吴王府中,张昭、张纮、繁钦、吴王妃,王朗等人聚集在一起。
魏王的命令传来了,王朗将其宣读了一遍。
大厅中所有人都万分感动。
魏王的登基大典,张昭,张宏,繁钦等人能够参加,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啊!
而对于吴王的子女以及吴王的丧事,公孙续的安排也让吴王妃非常满意。
“多谢魏王,让我等能回归故里,让我夫君也魂归故里……”
“我家主公乃仁慈之君,王妃日后的生活起居不必发愁,令子孙策只要真心实意归顺我大魏,必会得到我家主公重用,将来定能建功立业,光宗耀祖!”王朗说道。
“多谢魏王,多谢王刺史……”
“不知王妃有何打算?”张纮向吴王妃拱手行了一礼,问道,“是随我等一起离开海南,顺路前往吴郡,还是等世子回来之后?”
“我要等伯符回来,虽然夫君的骨灰最终会葬于吴郡,可这里的陵墓也要让伯符与他的弟妹一起祭拜一番……”吴王妃说道。
他现在肯定不能离开珠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