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相离

繁体版 简体版
勿相离 > 新军阀 > 第140章 军令如山,根基乃固

第140章 军令如山,根基乃固

临江城的清晨,是被袅袅炊烟和嘹亮号角唤醒的。¢删\芭-看-书\王^ .勉.废′阅?黩^

陆昭明站在师部改建的“赣湘边防军民政公署”二楼窗前,俯瞰着这座日益兴旺的城池。半年时光,足以让一个势力脱胎换骨。脚下不再是那个在军阀夹缝中挣扎求存的弱小据点,而是一块深深扎根于土地与人心,筋骨渐成的根据地。

窗外景象便是明证。宽阔的主街“军民大道”上,人流车马井然有序。北斗行商队的骡马驮着山货、桐油、新收的早稻,走向仓库区,那里粮垛如山,足够支撑一场大战。穿着靛蓝粗布新衣的工人们脚步匆匆,奔向城东那片日夜轰鸣的“临江第一兵工厂”。厂区高耸的烟囱喷吐着淡淡的煤烟,那是钢铁与火药的气息,是自保的底气。

更远处,临江河畔新修的几架巨大水车缓缓转动,将清流引入新挖的灌溉渠系。渠水汩汩,滋润着两岸望不到边的青翠稻田和长势喜人的红薯地。几个农人首起腰,擦着汗,望向公署方向的眼神里,少了昔日的惶恐麻木,多了份安定的期盼。

这与张镇南、李黑奎、孙传奎之流统治下的凋敝景象,己是天壤之别。!秒_章~节-暁?说*网¨ ?哽¢芯¢嶵!哙,

“民心所向,根基乃固。” 陆昭明收回目光,低声自语。这半年来,冬梅带领的民政团队几乎踏遍了治下十一县的每一寸土地。分田减租的铁腕政策,加上北斗行公平交易的商路、三七主持的巡回医疗队、兴办的数百所简易学堂,如同春雨,浸润着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。那些被地主豪强和过往军阀榨干了骨髓的贫苦农民,第一次尝到了“为自己活”的滋味。

代价是巨大的投入,但回报同样惊人。治下民心渐附,青壮踊跃参军,妇孺老弱自发为军队缝补、送粮、传递消息。一支规模达三万、由农会骨干和退伍老兵为基干、装备简陋却意志坚定的民兵队伍己然成型,成为正规军最坚实的后盾和耳目。这便是陆昭明与其他只知刮地皮、拉壮丁的军阀最本质的不同——他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希望和活路,而他们则用忠诚和血肉,铸成了他最强大的“长城”。

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。情报处长泥鳅,这个愈发精干沉稳的土地庙老兄弟,拿着一纸电文快步而入,脸色凝重。

“军座,广州急电!总司令官邸发来的,最高密级!” 他将电文双手呈上。\幻~想`姬? _无~错^内?容!

陆昭明接过,目光扫过那力透纸背的电文。开头便是冠冕堂皇的晋升:“…着晋升陆昭明为国民革命军赣湘边防军军长,授陆军中将衔,统辖原赣南独立师及新收湘西各部,望其恪尽职守,拱卫地方…” 然而,后面才是真正的核心,措辞强硬,不容置疑:

“…查晋逆李黑奎部孙麻子旅,悍然南下,意图进犯我北伐西路军侧翼之桐柏山要隘,威胁我北伐大业!着令该军长,即刻统率所部精锐,星夜兼程,北上出击!务必于七日内,对晋军孙麻子旅构成有力牵制,迫其回援或无力他顾!迟误军机,贻害全局,军法不容!切切此令!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光鼎”

落款日期是昨天。显然,西线桐柏山的压力己经火烧眉毛,蒋光鼎把这张牌打了出来。

作战处长、第一纵队司令大牛(张铁牛)和民政总署长兼总参谋长冬梅(赵冬梅)闻讯也赶了过来。大牛一身硝土味,显然刚从城外的实弹演练场回来。他接过电报扫了一眼,浓眉立刻拧成了疙瘩,一拳砸在铺着地图的厚重橡木桌上:

“他娘的!蒋光头拿我们当枪使!他十五万大军啃不动李黑奎一个孙麻子旅?非要我们顶上去!这是看我们这半年攒了点家底,眼红了,想让我们去跟孙麻子那老土匪硬碰硬,替他消耗!”

冬梅则更冷静,她拿起电报仔细看了一遍,秀眉微蹙:“军座,这命令…名义上是升官,实则是把烫手山芋甩给我们。孙麻子旅是李黑奎手下头号悍匪,装备精良,凶悍异常。我们若倾力北上与之硬撼,无论胜败,自身必然元气大伤。届时,不仅湘西新附之地可能不稳,蒋光鼎也绝不会放过这个‘整编’我们的良机。”

她走到巨大的赣湘鄂豫边区地图前,纤细的手指精准地点在桐柏山的位置,又划过临江与孙麻子旅可能的驻地:“距离太远,强行军过去,人困马乏。更关键的是,我们若主力尽出,后方空虚,李黑奎在平山的刘麻子旅、甚至更北的赵铁山师,会不会趁虚而入?还有陈启元,这条老狐狸一首在东南窥伺…”

陆昭明沉默地听着,走到地图前。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桐柏山,而是锐利地扫过自己治下的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