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色沉沉,寒风凛冽。_3\3*k~s¢w·.\c¢o¨m_乾清宫内灯火通明,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,目光如炬地盯着案前那封密奏。我站在殿侧,静静等待他的决断。
兵部尚书的罪证已然确凿,朝堂之上,群臣噤若寒蝉。而今,清算才刚刚开始。
“传旨。”朱元璋终于开口,声音低沉而威严,“查封兵部尚书府邸,所有亲信一并拘押,查抄账本、书信,不得遗漏。”
小贵子立刻躬身领命,快步退下。
我知道,真正的清算,此刻才真正拉开帷幕。
翌日清晨,天还未亮,寒气逼人。权臣府邸外已布满锦衣卫,刀剑出鞘,杀气腾腾。小贵子带着几名女卫从后门潜入,迅速搜查书房与藏书阁。
不多时,他便捧着几卷账册与一封未署名的北平来信匆匆赶来,神色凝重。
“娘娘,找到了。”他低声说道,“这封信盖有燕王府印记,但未署名。”
我接过那封信,指尖轻轻抚过火漆封印,心中微微一动。燕王……果然也牵涉其中吗?
“先送去御书房。”我吩咐道,“不可走漏半点风声。”
小贵子点头应下,转身离去。
我站在府邸门前,望着眼前这一幕,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意。\看+书/屋+ ′更!新¢最/全_权臣虽倒,但朝廷暗流仍在涌动,稍有不慎,便会前功尽弃。
回到贵妃殿,我命小英整理账本与密信,准备呈交朱元璋。然而,刚坐下不久,门外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“娘娘!”小英快步进来,脸色微变,“有人在朝中散播谣言,说娘娘此举是借机铲除异己,意图操控朝政。”
我冷笑一声:“他们倒是不甘寂寞。”
“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小英问。
“无需理会。”我淡声道,“让他们去说,只要证据确凿,任凭他们如何污蔑,也无法动摇朱元璋的决心。”
话虽如此,但我心中清楚,这场较量远未结束。权臣虽败,但他们的党羽仍盘踞朝堂,若不彻底肃清,迟早会死灰复燃。
第二日,我在御书房外请安,趁机将一封密封奏折递交给守门太监,嘱咐他务必亲手呈给朱元璋。
黄昏时分,乾清宫传出消息,朱元璋召见几位重臣议事。我不在列,但从陈矩口中得知,朱元璋看完奏折后,沉默良久,低声念出一句:“燕王……你果然也动了心思。”
这句话像是一枚石子投入湖心,激起层层涟漪。
三日后,朝会再开。.咸¢鱼·看_书!网_ *追*最¢新*章¨节*这一次,我亲自上殿,当众揭露权臣的罪行。
大殿之上,百官齐聚。我缓步上前,展开手中密信,朗声道:“诸位大人,请听此信内容——‘东华门出入频繁,银钱往来密切,皆为北平所需。’”
此言一出,群臣哗然。
一名低阶官员突然昏厥,倒地不起,口中喃喃自语:“燕王饶命……燕王饶命……”
众人纷纷侧目,神色各异。
“此人是谁?”我皱眉问道。
身旁的小贵子低声禀报:“回娘娘,他是兵部尚书的远房侄儿,平日里并无实权。”
我心中一动,看来,这背后牵连的,不仅仅是兵部尚书一人。
“诸位大人可曾听闻?”我继续说道,“这位兵部尚书不仅私通北平,还暗中勾结边将,意图扰乱朝纲。如今,证据确凿,不知还有谁要为其求情?”
话音落下,大殿一片寂静。
就在这时,马皇后忽然起身,缓缓开口:“陛下,此事虽属实,但兵部尚书毕竟曾为我掌理后宫多年,是否可以酌情处置?”
她的语气平静,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。
我心中一紧,知道她这是在试探朱元璋的态度。
果然,朱元璋并未立即表态,而是缓缓扫视众人一眼,最终目光落在我身上。
我心知机会来了,当即上前一步,拱手道:“陛下,若今日不除,他日祸乱更甚。李淑妃亦认为此案牵涉社稷安危,不可姑息。”
刘伯温也在一旁附议:“娘娘所言极是,此等逆臣贼子,若不严惩,何以服众?”
朱元璋终于缓缓点头,目光冷峻:“罢了,朕意已决,即刻拟诏,处决主谋,其余涉案者,按律处置。”
马皇后闻言,神色微变,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。临走前,她袖中似有东西一闪而过,被我敏锐地捕捉到。
待众人散去,我低声对小贵子道:“盯紧马皇后,尤其是那个小莲,她方才悄悄塞进袖中的纸条,恐怕另有隐情。”
“是。”小贵子应声而去。